黄海县城第六十五章(2/3)

文/唐四川
黄海县城 | 本章字数:1968   | 黄海县城txt下载 | 黄海县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民国奋斗手册[重生]帝女风华通灵帝后:邪帝,轻点撩重生细水长流一剑一酒一乾坤时光糖果屋失贞姬妾
不准你与行长生出话来,就当是对我的补偿,听到没?”

过完年,隔壁的饭店关张,取而代之的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租了其中两间门面,收拾后开起了发廊。

说是发廊,其实并不做理发生意,而是按摩房。两间门市只有一个门进出,另一间门市被隔成几个包厢。进到门市,里面可见两张理发椅,作用有二,一是摆个样儿说明做的是正当生意,二是让小姐替客户干洗头;再往里是进出包厢的通道,以及厨房、卫生间等。

挨在一起做生意,年龄也相仿,两家人很快混得熟。发廊里白天少有生意,老板娘便和小姐们在里面打麻将,有时下午得空,王书玲也去打几圈过瘾。发廊里什么事都由老板娘做主,老板貌似凶恶可怕,见了老板娘却诺诺唯唯,有男人在发廊影响生意,所以老板总在附近转悠,遇有情况他才出现。

可儿还有最后一学期就要考初中,语文老师打电话来动员,想上黄海初中就得再加把劲,所以每天放学后还得到她家去补习;数学老师说一道数学题就能拉十几分的分差,所以要利用最后一学期时间学奥数。韩红星权衡再三,认为上学期补的是语文,这学期不能再让数学老师失望,便情愿多花钱,封伍佰元红包给语文老师,花两千元送可儿到数学老师家学奥数。

以前自己读书时没听说过有奥数,现在却成了热门,据说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潜能,韩红星虽是十几年前的高考落榜生,自诩数学成绩好,可就怕闺女问奥数题怎么解,总是十有八九不会。

买断的同事们各找门路再就业,尤丽芬的老公在税务局,她带了俩家小企业的账,每个月只需上几个班就能拿双份工资;朱书记买断后重操老本行,将买断的钱买了两辆二手车,一辆租借给客户,每天租金三百元,另一辆自己开,有人包车随叫随到;汤缺德老婆下岗、儿子读高中,将来上大学还得花钱,拿到点买断钱不敢投资,情愿去家单位当保安;桂主任最务实,以前是从农村来,现在还回农村去,三百元每亩租了一百亩农田,老两口去种棉花;李洋海他们三个成了难兄难弟,春节前有个建筑商因为所建的房子卖不出手,年三十了还兑付不了工资,被包工头带着几十个工人用瓦刀、斧头和凿子围堵,情急之下将值一百万的半栋楼低价出售,正砍成六十万,建筑商没钱过不成年,只得出血甩卖给他们,凑钱买下这半栋楼后,租给别人做生意。

最赋传奇色彩的是以前在城东储蓄所因男女关系被开除的李主任,他丢了饭碗后没事干,常到三产公司去跟着顾总混,因为实力不够,顾总打麻将他只有资格在旁边相后瘾、端茶倒水拿利市,偶尔实在凑不齐四条腿,才勉强跟他赌,就这样,他由一个混场子的角色,常赌常赢,后来变成这个赌圈里的核心成员,再后来将常在一起赌、号称刘百万的刘老板输得欠下巨债,连顾总也输得拿不出赌本,买断的钱正好够还债。李主任赢光顾总这帮人的钱以后,转到更大的场子上去赌了。

等可儿面临升学,韩红星才知道这几年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小升初已不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而是按施教区划分,让所有学生就近入学。这本是个造福于民的好事,可关键问题是县里同时对黄海县中学进行改革,将该校分成公立的黄海县高级中学和私立的黄海县初级中学,将原黄海县中学的初中部从学校中分开来,改制为私人所有的私立学校。

为扶持私立学校的发展,县里还出台政策,允许该校用高薪将全县最优秀的教师在保留教籍的前提下挖过去,也就是说,如果哪个教师有幸被黄海县初级中学选中,就可以到私立学校去拿高薪,但将来如果不想继续在该学校教书或者遭该学校淘汰,还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回公办学校继续当公办教师,有此政策,黄海县初级中学迅速成了全县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成绩好的学生也都被吸引过来,形成的结果是能考上黄海县高级中学的学生有90以上来自黄海县初级中学,而黄海县每年能考上本科的学生有90以上出自黄海县高级中学。最终,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只有能到黄海县初级中学读书,将来才可能有出路。

当年韩红星考初中时,黄海中学收四个班240名学生,能进来读书的是全县统一考试的前240名,第241名未被录取也心服口服,那个年代从没听说过集资这个话题。到了现在改革年代,黄海县初级中学初一年级有二十个班级,总计收1400名学生,改成的招生方法是,到各个小学调查了解,根据历年的考试成绩,对县城重点小学应届毕业生的前五十名、一般小学的前十名、各乡镇小学的前三名采取主动录取,这些人总计四百名,属计划内招生,只每学期收八百元学费;另外招收的一千名学生属于计划外集资生,入学资格得自己争取,除了每学期交八百元学费,还得一次**纳两万元集资款。

可儿在黄海县小学读书,成绩是班上的中游,当然不能进到计划内招生的行列,倒是所在施教区的第四学校不停打电话过来动员:只要在限定时间内到学校来报名,可得一千元奖励。

哪个家长会为一千元钱毁了学生的前途!不过这种现象也说明,教育改革让公办学校得不到好生源,没办法跟私立学校竞争,已形成巨大的压力,才在争不到好生源的情况下,将中等生源作为争夺

状态提示: 第六十五章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六十五章(2/3) 返回《黄海县城》目录下一页:第六十五章(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