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世遥闻37章伴读始上任儒经做道解(2/3)

文/天籁和鸣
海世遥闻 | 本章字数:1899   | 海世遥闻txt下载 | 海世遥闻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安和无名诡异入侵穿越为魔王的勇者美型返祖恋人全球妖变斗破苍穹之虚空破逍遥剑仙在都市
题是什么,但你不断的想问题问我,就会激发我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思考,和对经义的融会贯通,怎么样,你可以吗?!”林震询问的目光里带有一丝挑战的意味,因为他还真不知道这个武林少年在文章方面到底有多少涵养。

秋溟知道他这个伴读应该走马上任了,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于是一双明澈的眼睛视定不怯的迎着林震挑战的目光:“我试试,但我可不一定问什么呀。”

“你随便问,我随口答,配合好了,这可能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免得我腻烦。”

“那好,我可开始问了啊。”

俞秋溟面向房门开敞的院落,思考了一下,转身问了林震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参加科考?”

林震也站起身,踱步回答:“……为了做官。”

俞秋溟心中窃笑,果然是官迷,他接着追问,“做官为什么?”

林震停住脚步,长身玉立窗前,目光深邃的回答:“为了江山社稷长久,国泰民安,为皇上分忧解难,为百姓安居乐业!”

这个回答实是出乎俞秋溟的意料之外了,他还以为林震会回答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什么的,因为在他看来,这才是考生们的真正心理。因为久居山中,外面世界的很多情况都是听他父亲讲来的,而俞灵渊对朝廷科考这些事基本上都是负评,于是他本能的想要怀疑这只是林震的冠冕堂皇,但林震的气度和神情却让他打消了这个怀疑,没准这傻小子真就是个对朝廷的死忠派。

再接下去问什么?俞秋溟心里也没谱,因为这种事从小到大他就没干过,但书他是读过的,父亲也给他讲了许多,于是他决定捡那些自己印象深刻的话题来问,为了逐渐能够进入情境,他采取了由浅入深的办法。

俞秋溟忽然发问:“学习‘大学之道’的意义是什么?核心在讲什么?”

“大学之道的意义就在于明德、修道、复归天理。道在人中修就是这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要明明德,把每个人原本所具的灵明本性发扬出来,返本归真。然后是亲民,亲民实际上是新民之意,如商汤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做新人。不管身居何位,都应该不断的革故鼎新,继而止于至善,把一切所做之事,做到尽善尽美的崇高境界,这实际上则是返还了事物应有的本来面貌。而那八个条目,则环环相扣,承上启下,是实现三纲领的方法:

格物,是明理的过程,明辨事理,把事理推究到极致。

致知,是已经通过格物而明理,此理即是大道之理。

诚意,“知至而后意诚。”如果心体之明有所未尽,那么就谈不上诚意,不过还是自欺而已。所以只有真正明德明心,动于衷形于外才能表里如一,达到至诚。

正心,用已明天理之心来省察自身,如此才是正心。

修身,修身就是修性,改去自身过患,革故鼎新。

齐家,只有修身之后才可以齐家,正己应在正人之先,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治国,做到家庭邻里和睦,方可谈治国之道。

平天下,有了治国之道,才可以平定天下。如朱子所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此为推己及人之道……大学之道精义在此。”

俞秋溟听完林震的这番解答,觉得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心下佩服,想这双木文魁真不是浪得虚名。记得从前父亲俞灵渊给他讲大学时,所言道理与林震所述有同有异,既然自己硬拿鸭子上架当了这个伴读考官,总要说出点什么才行吧,于是他对林震说,“兄台所言不差,一番理论让小弟佩服,小弟自幼和父亲学习四书,父亲所讲与此异曲同工,但因家父出身于武林世家,又修道门,所讲与兄又似有不同之处,比如家父说,明德就是明白先天一炁,大学者大人之学,道家称为真人,易经中已经说了,所谓乎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所以明德的意义是从这里来的,还有‘在亲民,’可以不必做‘新民’解,古人修身治国,其道一也,穷则独善,修大人之道,达则兼善,为圣君之道,所以三教圣人,皆以心为君,以身为民,而止于至善一句,本为修道功夫,止,就是止观,心息相依就是至善……”

俞秋溟这番话,把林震给震住了,因为这样的解法闻所未闻,没想到俞秋溟小小年纪,竟然怀揣锦绣,不由得让他刮目相看,但他脑子反应快,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秋溟弟弟,你这应该是道家对儒经的解法,倒也别具一格,我想既然三教一家,那么儒家禅解,儒家道解,应该都是可以的,吾道一以贯之,那么自可贯穿一切,……太好了,你不但可以提问,还能解答,真不如我们一起去考了!”

“别、别、可别……”俞秋溟心想,这都是硬着头皮装蒜,你可饶了我吧。

林震则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继续继续,再来!”

俞秋溟只有硬下心来,鏖战到底:

“何为中庸?”

“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林震进入不思而得张口就来的回答状态。

“何处为中,中在何处,有定处还是无定处?”……

“为何说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俞秋溟的

状态提示: 37章伴读始上任儒经做道解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37章伴读始上任儒经做道解(2/3) 返回《海世遥闻》目录下一页:37章伴读始上任儒经做道解(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