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第十八章 境遇(2/2)

文/淡墨青衫
调教大明 | 本章字数:1231   | 调教大明txt下载 | 调教大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定的《武备志》送过来了。这一套书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录等兵书一样,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兵法类的书籍。

在这个缺乏娱乐手段的时代,惟功每日苦练之后的放松办法,便是挑灯夜读书。

好在他是武臣勋旧人家的子弟,换了别的人家,不看四书五经程朱经典,看这一类的闲书,怕是要被长辈骂死。

书到了肯定要付钱,平时能记帐,年根底下当然是要给现钱。惟功答应一声之后,折返回自己的厢房,拉开抽斗。

一看之下,他楞了。

挠了挠脑袋,突然想起来,给七叔七婶买了年货之后,又把剩下的银子铜钱拿去做了人情,现在自己可是身无分文,抽斗里头,只有几十个大钱,这点钱用来打赏跑腿的伙计是够了,书钱可差的太远。

七婶又不在,而且年根底下用钱多,七叔七婶并不宽裕,一套武备志几十本,上等雕版刻印而成,价格不菲。

这年头,书的价值远非后世能比,刻版印书是很难得的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多大心血,也是耽搁很多年才刻印,买的人也是要花大价钱。

一般的人,都是借书,或是抄书,自己抄不快可以雇人抄,也比买成套的雕版刻印的要便宜的多。

所谓“抄书匠”,在大明这会子还是一个热门职业呢。

一整套的兵书送过来,张惟功这样的熟客也得收五两白银,按现如今的物价,能买一头耕地的成年黄牛,下等的战马也够将就买一匹了。

“只能厚厚脸皮,叫人家将书带回去了。”

无可奈何之下,惟功将几十个大钱捞在手中,预备给伙计的跑腿钱。书只能先退回,有了钱再说。

“想不到住在第一等的国公府中,七叔算是后世师级军职高干,还是中央警备师的,结果自己买书的钱也没有啊。”

一边自嘲着,惟功一边向外走着。

他和七叔七婶住的是梨香院,国公府中轴线偏西地方,离南街不远。

住这儿,出外方便,闹中取静,静中也能听闻市井之声,不象内里地方,根本听不到坊市间的声响。

外头书坊的人肯定是不能够进来的,惟功只能出去。这年根底下,府中人多,沿途倒是叫他撞着不少。

二老爷夫人方氏,在十几个丫头和管家婶子们的簇拥下,正在外宅往内,平素她这样身份的是不大到外院来的,年前打扫,她不能不出来表示关心。

大房的赵夫人自恃身份贵重,就算这等时候也是不会到外宅来的。

“见过夫人。”

惟功闪在道边,不卑不亢,拱手致意。

“哼!”

方氏还记着儿子被打的仇,顾不得形象身份,冷哼一声,理也不理便走。夫人这么做,其余的各色人等当然有样学样,要么冷眼相看,要么冷哼出声,一群人同仇敌忾,大步流星的去了。

这样的事情,惟功遭遇不止这一次了,整个府中,除了少数几个人看在张元芳的面子上对惟功稍假辞色外,四五百人的大府,肯和惟功说一句半句话的都是极少的。

再往前,见着几个太爷同辈的老人,带着一群元字辈的督促男仆在正堂擦洗贡物,惟功一个个拱手为礼,这些人要么微微点头,要么唔上一声,却也无有一人同惟功说话。

如此这般,惟功倒也乐得清静。< type="page-="6" />

若是寻常小孩,这样过街老鼠般的待遇,心里肯定颇不好受,惟功却是不论冷言冷语,冷眼如刀,皆当它是春风拂面便是,这般养气功夫,也是颇为难得了。

【加微信”和阅读”,】


状态提示: 第十八章 境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十八章 境遇(2/2) 返回《调教大明》目录下一章:第十九章 诸兄(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