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是崇祯第111章 众人议政(1/2)

文/今年
晚明之我是崇祯 | 本章字数:1880   | 晚明之我是崇祯txt下载 | 晚明之我是崇祯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出墙红杏朵朵开校花的贴身高手改编不小心上了兄弟的女神女朋友我家的妈妈无尽火域的沉沦绿帽特工象拔蚌2 爱好杀亲夫

张庆书直言朝廷可以借钱,这让在场的众人都非常吃惊。

朝廷要借钱,这还是头一次听说,历朝历代有卖官收钱的,但是没有听说要借钱的,这也就是说朝廷还要还钱。

朱由检看着众人的诧异,他其实非常支持张庆书所说的借钱的,在后世也就是发行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其实大明朝现在的情况是非常适合发行国债。

但是发行国债是需要基础的,这个时代还无法做到,朱由检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发行国债的机构,也就国家银行系统。

眼下大明根本就没有这个平台,所以这也是朱由检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那就是将国家的金融权拿到手。

朱由检随后朝着张庆书说道:“庆书接着说,今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得到了朱由检的肯定之后,张庆书心中一喜。

然后说道:“家父前几日想要和几个行商的友人一同承包一座盐场,但是手中钱银有限,于是就向杭州一家知名的钱庄借贷了五万两白银,连本带利三年还清。为什么个人可以借贷,朝廷不可以?朝廷只要能够按期偿还钱,树立信用,民间百姓就会借钱给朝廷,朝廷得到了钱粮,就可以扩军备战,挥师北伐,到时候北方各省恢复了,赋税自然会增加,依然也就有了偿还能力了。”

张庆书的话让在场的众人也陷入了沉思,其实大家心理都明白这个道理。

民间借贷最讲究的就是信用,钱庄老板往往都会给熟悉的客户借贷,即使陌生人借钱,也会有熟人担保,这样就可以降低借钱人毁约的可能性,即使借钱人不偿还,钱庄老板还可以告到官府,让官府抄没借钱人的家财,用来抵偿。

如果借钱人换成朝廷,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首先就是谁来管理朝廷,如果朝廷不还钱,那么出钱人该去那里说理。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万一失信于民,社稷不稳。”

张元久随后摇头地说道。

虽然他明白这个道理,朝廷钱多了可以扩军备战,尽早收复失地,到时候失地的税赋也就可以偿还,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朝廷信用上的,如果明军打了败仗,那时朝廷还有没有能力还钱。

所以张元久反对这个想法,毕竟朝廷如果失信于民,将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大明江山都不保了。

“庆书和张老所说都有道理,不知诸位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由检也明白这件事情急不得,即没有肯定张庆元的说法,也没有否定张元久的主张。

“陛下,刚才庆元和张老所言,皆是为了钱,在下认为大明眼下首要的事情是整顿钱币,整顿钱庄,这才是当务之急。”

李源此时接着朱由检的话说道。

他的话也直接说到了点子上面,大明朝现在的钱币非常混乱,尤其是多年的战乱,民间钱银再杂乱无章,市面上流通的有大明历朝历代的铜钱,还有满清铸的铜钱,现在四川的张献忠,陕西的李自成,以及荆襄的刘宗敏都在铸钱。

朱由检虽然对商贾行商进行了管理,但是没有限制商贾的行商范围,于是这些地方的钱币也纷纷流入江南。

加上朝廷多年战乱,库平银已经多年没有铸造,现在市面上都是散银在流通,于是一些奸商看准时机,纷纷在散银里面包裹其它东西,蒙混百姓。

济南李家是大户,自然接触的银两较多,所以李源认为眼下党务之急是整顿钱币市场,官府必须要出面整顿散银和铜钱。

“如今北方沦陷,很多钱庄在北方的分号也纷纷沦陷,但是北方逃到江南的百姓,带着这些钱庄在北方分号的银票来到江南的分号兑换,这些钱庄竟然不与兑换。”

此时,张元久接着说道,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朱由检一听,表情立刻凝重起来了,他没想到钱币的问题竟然也这么严重,所以必须要尽快建立银行和钱币系统,稳定的钱币信用,同时规范钱庄业务。

钱币的规范就是朝廷恢复库平银的兑换,也就是发型一种足额的标准银币或者元宝,渐渐地将民间的散银交易取消,避免了散银交易中的欺诈,同样也规范了银两市场。

至于规范钱庄业务,就是朱由检已经在筹划的大明中央银行,建立后世的国家中央银行,管理货币市场,发行货币,同时规范钱庄业务,也可以通过大明中央银行建立国家信用系统,为将来发行国债做准备。

“诸位还有什么建议,都可以说出来,今日朕就是想听一听大家的心里话。”

朱由检随后说道,一脸的诚恳。

看到朱由检脸上的诚恳,加上刚才的谈论,大家也放松了下来,于是纷纷开始建言。

“陛下,虽然我朝失去了北方,但是江南的教育也绝对不能松懈,在下来到南京,发现江南学子治学态度不端,深受东林人影响,违背儒家精神,到处宣讲朝廷施政,已经背离了治学之道,陛下必须要整治。”

张元久随后讥讽地说道,言语非常尖锐,直指东林人的秉性,不仅让朱由检一阵诧异,更是让朱由检身后的钱谦益心中一凝。

张元久是河南大贤,他的学术思想是重礼和讲忠孝之道,至于传统的程朱理学里面过分地强调天理人欲,以及对治国之道大量论述,张元久反倒看的不是很重。

当初天下都属大明之时,因为奸臣和阉党乱整,一些不得意的江南官员纷纷致仕回到江南,来到东林书院讲学,

状态提示: 第111章 众人议政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110章 大明财政 返回《晚明之我是崇祯》目录下一页:第111章 众人议政(1/2)(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