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第五百七十三章 大隐于朝 六(2/3)

文/响木
崇祯十三年 | 本章字数:1879   | 崇祯十三年txt下载 | 崇祯十三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诡异入侵快穿之锦绣荣华万神主宰全球妖变过河卒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我的系统有点狂
)没有经过!

一个辽东厮杀汉,敢与本官计较心眼!

本官如今缺的……无非是手里没有兵没有银没有粮!

一旦本官有了兵有了银有了粮,何至于让你左良玉将朝廷重臣视作承转书吏……

对了!丁启睿很快便想到一种可能,那就是从左良玉手中“挖人”,甚至是“抢人”!

“来人呐!”丁启睿恨恨转身,端起了茶杯,“速请杨总督过府商议军机之事!”

丁启睿飞快吩咐道,说着把茶杯狠狠一仰……然后,那些湿润涨大的茶叶片便全部倾倒在了他的脸上。

啪!丁启睿将茶杯怒掷于地,鼻尖上嘴皮上还沾着几片赖着不走的茶片。

丁启睿以袖拂面,对着小厮大吼一声:“本官身为督师,领兵出征。怠慢本官,便是怠慢军务!来人啊,将这个不醒眼的狗东西拉出去杖……”

“老爷饶命呀!”那小厮见势不妙,抢前扑上来抱住了丁启睿的大腿,“不是小的故意怠慢老爷,实在是军中无水啊!就是这点水,小的也是凭着老爷的脸面,从外面那些军汉桶里抢的……老爷,为了这点水,小的还平白挨了左平贼的亲将一脚!他……他……把小的屁股都踢青了!”

军中缺水,连大军统帅尚不能一茶乎?

丁启睿是正部级享受副国级待遇的大领导,贱仆的屁股不是他关心的内容。丁启睿抓大放小的本事不错,立即将关注点放在了他该放的地方——水源问题上。

丁启睿知道,前几日闯贼凭借地利之优,在贾鲁河的上游筑起水坝,截断了官军的主要水源。但是,朱仙镇是个天下闻名的大镇,池塘众多,镇中还有井十余口。目前虽然天旱,但池塘深井的余水起码能够保证大军渴不死,怎么转眼间就没水了呢?

“昨天不知何人下了毒手,把死猫烂耗子扔进了池塘!”丁启睿的家仆看见老爷被自己的话题所吸引,知道自己没事了,连忙松了老爷的腿,手忙脚乱为老爷解说起来:“镇里只剩有水的古井十一口,其余的水井已经干涸!外头那些丘八猜测,多半是流贼在上游筑坝时顺水扔下死鼠,结果……除了井水,池水谁也不敢喝……外面那些丘八,连泥浆水也没得喝,只能喝马尿了。”

丁启睿听到这儿,胃中立即有些恶心的感觉。

小厮看见老爷的样子,连忙指天发誓,他给老爷泡茶都是用最清亮的井水。谁都知道,泡过死鼠的水喝了最易染上瘟疫。他是丁家养大的奴才,怎能不小心侍候老爷呢?

见着老爷听得专注,还不住地点头称是,小厮说着说着便放松了警惕,多了一句貌似忠心的嘴。

“老爷,瞧您这些年吃了多少的苦,鬓角都白了半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当这个鸟官,就呆在永城老家享清福呢!依着小的看,左平贼不攻不退,迟迟不动,就是逼着老爷帮他向朝廷要银子,五十万不够,再要三百万。关宁军出来的将领,哪个不是狠命搂银子的主!”

小厮正说着,一个人影跨进了偏殿。丁启睿反应极快,立即拉下脸,厉声斥责道:“住嘴!朝廷大将,岂是你个贱仆所能擅议的?来人呐,将这多嘴饶舌的贱仆拉出去杖死!”

“大人,还请息雷霆之怒!”

来者青袍白鹇补子,面色黝黑,身材瘦小,但动作十分轻快灵活,身形一闪,便挡住了丁启睿发飙的路径。

“既有王大人为你求情……还不快快谢过王大人,然后滚出去自个掌嘴!”

多年的家生奴才杀了还真舍不得。丁启睿于是借势下坡,一脚踢在小厮青肿的屁股上,将他赶了出去。

……

来者是分巡汝南道佥事王世琮。

王世琮是四川达县人,曾任河南府推官。其人善于捕盗,因曾被一支流矢贯耳而人不倒,人称“王铁耳”,在河南官场颇有些名气。

不同于四川各巡道,分巡汝南道的衙门不在省城开封,而设在信阳州。

河南一省只有四道,即大梁道、河北道、河南道和汝南道,四个分守道分驻开封、怀庆、洛阳和南阳;四个分巡道中,大梁道和汝南道合驻信阳,河南分巡道驻汝州,河北分巡道驻磁州。

但由于河南六郡七十三县到处残破,道员们已经无处可守、无官可巡,甚至是自身难保,所以王世琮也就应同为四川人的杨文岳之邀,将巡道衙门迁往了河南一省目前在黄河以南唯一得全的府城——汝宁府,成为大明朝在豫南的最高官员和保定总督杨文岳在河南的主要合作伙伴。

王世琮此来,必受杨文岳之托探询战守之策!

丁启睿在见到王世琮的第一时间,便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杨文岳手下连同督标共三个总兵,全军战兵、辅兵、团练兵合计不足七千。主力督标团练总兵姜名武手下仅有八百战兵,大部分人都是地方征集的团练兵,战斗力很弱。

目前大军所需粮草,大部分出自汝宁府。左良玉昧了银子,却一两都没给杨文岳,把那川猴子气得两眼冒白烟。

杨文岳率军进驻汝宁府后,曾利用短暂的休战时间在西平、新蔡等地屯军垦田,积贮了一点粮食。此番他既没有得到银子,还不得不压着汝宁府为大军提供粮草。

汝宁府没有银子,所谓的粮草征购就变成了**裸的抢掠。若是两军对峙天长地久下去,最先撑不住的肯定是杨文岳。

因此这次援汴之役,杨文岳实际上比丁启睿更加急不可耐

状态提示: 第五百七十三章 大隐于朝 六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五百七十三章 大隐于朝 六(2/3) 返回《崇祯十三年》目录下一页:第五百七十三章 大隐于朝 六(2/3)(快捷键→)